蚌埠高新實驗學校 鄭桂元 鄭桂元名師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10月,是蚌埠市首屆名師工作室。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指導下,工作室全體成員以“專業引領、同伴合作、交流研討、共同成長”為宗旨,扎實開展工作,有效推進研究,深入實踐探索,在教育教學和教師成長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F將工作室各項工作的實施和推進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理念 以研究為主線,以研培結合為途徑,提升能力,形成合力,共享“名師工作室”資源,凸顯“名師工作室”示范、帶動、輻射作用。全體工作室成員實現專業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教學風格特征穩定清晰、同行中影響力明顯提升、帶動一批年輕教師共同成長。 二、工作目標 以互動交流為主要依托,以課題研究為重要方式,教學研討為主要內容,在市市教科所的專業引領下,在教育局人事科的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教研教改活動和各種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工作。以“名師工作室”為紐帶,重視“點、線、面”的統一,把工作室建成了一個工作團隊、學習團隊、研究團隊,做到以點帶線,以線拓面,促進我市小學數學教師隊伍的不斷發展和提升。 三、工作措施 1、建章立制,規范行為。 為保證工作秩序和研究效果,我們分別制定了與名師工作室相關的各種工作制度,確保工作室工作的順利開展。名師工作室分別制定了工作職責、會議制度、研究制度等多種相關制度,保障了各項工作室各種工作的順利推進。 2、制訂規劃,確定目標。 工作室根據各位成員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各成員的不同特點指導他們制定自我發展計劃,促使每位成員盡快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能力,推動全體成員的專業成長,共同完成工作室的奮斗目標。 3、搭建平臺,研討交流。 工作室建立了專門的工作室QQ群,及時傳遞工作室成員之間學 習成果,交流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借助QQ群及時收集和整理成員們的教學成果和本學科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以及教育教學資源,向全體成員進行輻射和推廣,實現資源共享。 4、組織學習,提升素養。 為不斷充實工作室成員的學習資源,工作室堅持每年每位成員訂閱《小學教學》、《小學教學研究》、《小學教學設計》等教育雜志。工作室還經常為每位成員精選相關的書籍送給大家學習,提高學員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同時要求工作室全體成員要積極參與本學科的前沿理論與課程改革理論等讀書活動。工作室經常集中共同學習,聆聽講座、觀看音像資料、互動研討等方式,開展形式新穎、實效性強的教學研討活動和現代教育技術專題培訓活動。 5、深入課堂,組織研討。 工作室全體成員經常深入課堂,對課堂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尋找 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討教法和學法的改進辦法,進行實實在在的實踐探索。引領教師深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鍛造精品課堂,打造特色教師團隊。工作室成員分別走進懷遠實驗小學、新城實驗學校、高新實驗學校、蚌埠第三實驗小學等學校參加聽課研討活動。 6、學術論壇,思維碰撞。 以學術論壇的方式積極探討教學中的熱點問題,以教研論壇的形 式,進行課例研究或專題研究,分享各自的觀點和智慧,共同提高。使工作室成為教師合作互動的“學習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實現工作室成員的專業成長和專業化發展,以引領學科教學共同發展。 7、及時總結,撰寫心得。 工作室要求全體成員經常撰寫教學心得、教學體會、教后反思等文章,利用大家集中學習的時間互相交流、學習、借鑒、改進,并向相關教育報刊雜志推薦,力爭每個成員每年都有教學論文發表。 8、積極參賽,不斷提升。 工作室要求全體成員及要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相關比賽, 以此促進成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通過工作室的教學研究活動,幫助全體成員挖掘自身優勢,發揮自身的個性特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使工作室成員能獨立進行高水平的教學設計,能承擔教師培訓任務或送課下鄉的教學任務,能在有影響的各級教研活動中展示并獲獎。 9、教育考察 ,走近名師。 工作室定期組織成員外出參觀學習,更新觀念。分別組織了工作 室成員到省會合肥、河南濟源等地的名師工作室考察學習。也分別邀請全國名師張齊華、省教科所小學數學教研員胡濤老師、合肥名師李玲玲等名師、專家到蚌埠開展課堂教學交流研討活動。通過城際、校際聯合教研活動,引導老師們不斷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重建,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并在相互切磋中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 四、工作成效 名師工作室集結了全市本學科最優秀的人才,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組成了一個新型的團體。在工作室這個團體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匯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時靠一個人或幾個人所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為一體,讓他們之間發生核聚變反應,實現1+1>2的良好局面。工作室通過這種聚變反應,在提升工作室整體實力的同時,全面提高每位成員的個體能力,引領大家走上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名師工作室要通過一個周期的工作和努力,促使工作室的每位成員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和提升。 1、筆耕不輟,論文發表。 工作室引領全體成員不斷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心得,幫助及時將這些感悟提煉成教學論文,鼓勵他們積極向相關教育報刊雜志投稿,力爭每個成員每年都有教學論文發表。在倡導大家積極寫作的基礎上,工作室經常選擇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專題,引領全體成員共同研究、探討、實踐、總結。近幾年,工作室全體成員分別在《中小學數學》、《小學數學教育》、《小學教學》、《小學教學研究》、《小學教學設計》等各級各類教育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并有四十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比賽中獲獎。 2、選擇焦點,申報課題。 工作室成員的成員多是來自我市各校的學科教學精英,我們充分調動大家的智慧和積極性參與科研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提升大家的科研意識和從事課題研究的能力,促進各成員從“教書型”向“科研型”轉變,從“骨干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提升。近幾年工作室成員分別成功申報了《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基于“真問題”教學的實踐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小學數學“在問題解決中學習”策略的研究》、《基于核心素養下,數學“數概念”的探索與研究》等共八個省、市級課題。其中有部分課題已通過專家組的鑒定驗收,順利結題。借助科研課題研究,全面提升了工作室成員的整體素養。 3、積極進取,打造品牌。 工作室積極為每位成員的成長搭建各種平臺,借力各種評選和比賽,引導全體成員積極參與,并共同努力,全力支持和幫扶,力爭促進更多的人走上名師之路。工作室成員陳國嬌、劉磊、王俊、鄭從英等老師均分別榮獲蚌埠市優質課評選一等獎,宋軍老師榮獲全國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自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工作室的成員中趙勁松、鄭從英兩位老師被評為第三屆和第四屆“蚌埠名師”,宋軍老師被評為“經開區名師”,陳國嬌老師被評為“禹會區名師”,分別成立了自己的名師工作室。工作室的趙勁松老師、王俊老師分別榮獲了全省教師基本功大賽第一名,并被評為安徽省“十佳青年教師”。趙勁松老師、鄭從英老師被評為安徽省“特級教師”,宋軍老師、陳國嬌老師、鄭從英老師順利通過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在剛剛結束的蚌埠市“四賽”活動中,工作室的王俊老師被榮獲“學科教學名師”稱號,劉磊老師、郭杰老師、安駿老師分別榮獲“學科骨干教師”稱號。借助工作室的孵化作用,正在促進更多的工作室成員成為品牌教師、名牌教師、蚌埠名師。 名師工作室的工作凝聚的是智慧,燃燒的是激情,喚起的是靈性,收獲的是享受。只有做到這些,這個舞臺才會曼妙動人,才會具有生命力、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才能讓名師們不再是一花獨放,而是引來百花滿園。希望名師工作室在全市的教師隊伍建設和成長中貢獻出更多的力量,打造出更多的蚌埠名師,促進我市的教育質量不斷攀升。
|